你的中学生孩子,需要提前学习大学专业?高考改革激发“生涯规划”新趋向 |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“网红”校长唐江澎

时间:2022-08-06 20:21 作者:admin 点击:

唐江澎

全国政协委员

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· 校长

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· 副主任委员

一个直击成年人内心的灵魂问题:你现在的生活,是你真正热爱的吗?

很多人选择了沉默

学生时期,你想成为谁?做什么会让你更有成就感?怎样才能每一步都算数?

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这一切都基于后天引导,而上一代父母大多没有过生涯规划。

如今新高考改革方案不断深化,当孩子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决定发展方向的时候,他是否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、明确的认识呢?

这不是简单的学业匹配或职业匹配,是基于整个生涯的综合决策。

去年“两会”上,“网红”校长唐江澎先生因为发表了一段当代学生的“四者”塑造,火遍全网。

之后,他携带学校的成功经验重磅归来,提出孩子在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中,需要体验式了解大学专业,一石激起千层浪。

图源:人民网官微

高中学业繁重,他却成功让学生直接体验大学专业未来职业;学生会命名为“模拟城市”,校舍中间有菜园,开设食堂工作室……

值得一提的是,锡山历年高考成绩都在江苏全省颇为耀眼,而锡山高级中学中更在锡山名列前茅。

分数一定掺杂着“功利”因素,而生涯更多注重“热爱”

他是如何做到双管齐下的?

01

将“为分而学”转为“因爱而学”


唐江澎校长曾经参加过多次论证会,讨论高中课程方案和高考科目选择,他发现学生在中学阶段做选择的时候,往往会选择利益最大化的

说到底,是受到了“为分而学”的牵制

这可能导致:我学的是最好拿分的,但不一定是我理想的从业方向

比如在选择科目的时候,物理因为相对较难,会被很多学生放弃。

当一些省份把物理作为必选科目后,化学又被迅速边缘化了。

以至于后来许多地方不得不出台“保底措施”,当人数选择低于一定数量的时候,以最低的数量级来保护选择的人不受损害。

唐江澎校长曾在采访中提到:

“一个学校没有升学率,就没有高考竞争力,但如果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升学率,国家恐怕也就没有核心竞争力。”

为此,他落实了两件事。

1)改善焦点

每个学校里都挂有很多学生的照片,可能是成功申请国外高校的孩子,考入清北的学生、竞赛获奖的人才。

唐江澎校长认为,学校把镜头对准谁,教育就会在哪里聚焦

于是他设立了校长特别提名奖,比如为每天坚持跑步的孩子发运动奖,为每天给父母打电话的孩子发孝心奖

以此彰显教育的焦点,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,成绩不是唯一的发光点。

2)以“五业贯通”为指导

什么是“五业贯通”?

首先,把今天的学业未来的大学专业贯通起来。

其次,把大学专业同进入社会安身立命的职业贯通起来,进而同建功立业的事业贯通起来。

最重要的是,和安顿自己灵魂、造福人类的事业联系起来。

由“为分而学”转向“因爱而学”,五业贯通后,孩子的灵魂和人格才能更立体、更充盈。

02

推进“典型学习方式”

根据调查,80%的孩子曾吐槽大学选错了专业;40%以上的孩子承认就业岗位和所学专业不对口。

选错专业无非两个原因,第一不热爱,第二不了解(难度、就业方向、未来发展)

这种情况极为普遍。很多中学阶段孩子的热爱,可能是头脑一热,或者坐在教室里幻想出来的;对专业的了解可能是靠专家讲座、大学参观、上网搜寻相关资料。

对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的时候,如何让其清晰真正的热爱与初心,为大学的专业铺路呢?

非常关键的一环:设置体现大学专业、大类学科的课程,提供“典型学习方式”。

“典型学习方式”可以对大学的各个专业大类做深入体验和研究,让学习不只停留在技艺层面,受限于刷题。


比如学习人文专业大类学科,让孩子亲自调查、收集、分析资料,最后输出成果;学习工程与实验专业大类学科,带孩子进实验室,手动操作。

唐江澎校长将其落入了实践。

他带领学校开发的微生物培育和应用研究课程,培养了学生的生命观念、科研思维、科学探究精神。

工业设计课程中,学生从最基础的步骤开始,在专业的环境中做设计创造。

学校的食堂有一个特殊的教室,由学生每天担任食品检验与检疫工作。


对于成为“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卫士”,学生们特别自豪。很多人向学代会提交的报告当中,会叙述检验食品的成果:有十余次,我阻止了某些农药残留超标的食品进入食堂。

图源:唐江澎校长PPT

该校推行的“典型学习方式”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?

唐江澎校长分享,高一时,很多学生因为怀揣着明星梦,最喜欢的专业大类是艺术与设计,比例高达38%,想学工程与实验的学生只有11%

但是高三的时候,前者只剩7%,后者上升到48%!

在整个高中期间,学生在课程修习中做到了了解自我、感受自我,对未来的人生进行了重塑。

03

落实“四者”塑造

早在2021年的全国两会“委员通道”上,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唐江澎校长,提出“好的教育”应该是培养:终身运动者、责任担当者、问题解决者、优雅生活者

今天再次强调“四者”塑造,是因为要将这个观念贯穿到孩子的整个生涯中。

图源:《面对面》视频

1)终身运动者

唐江澎校长曾经分享,现在的孩子和20年前相比,发育非常好,但是在测试引体向上时,居然有100多个男孩一个也做不了。

视力健康也堪忧,高一893个学生中,有774个戴眼镜。


孩子的青春应该在奔跑和跳跃中昂扬生命力,养成锻炼的喜好与习惯,拥有健康的生活态度。

2)使命担当者

唐江澎校长曾提醒家长:“千万不要低估了你们的孩子,他们到高中以后,已经不属于你,或者不仅仅属于你。我们要以孩子将来可能是天下栋梁,应该担当天下的责任的观念去衡量他。”

“今天的教育有一个很大的问题,就是用太过功利的话语引导,使孩子的眼界变得不够宽阔。”


“心”没有胸怀天下,“学”也就失去了持续动力。

使命担当者,是以世界公民的身份眺望时代的远方。

3)问题解决者

每一次灾难中,人们寻求解决方案的同时,善良的价值会被放大

在疫情肆虐之初,唐江澎校长曾经在校园里路过空荡荡的剧场时,看见一位清洁工阿姨认真地打扫舞台地板。

他好心提醒道:“开学还早,不急着打扫。”

阿姨却回答:“每天开开窗、通通风、扫扫干净,学生们回来要用的。”

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,这位阿姨体现了她思考问题的方式,以及做人的信念,也告诉我们这个世界需要善良的问题解决者。

4)优雅生活者

为什么有人随地乱扔垃圾,在公共场合大声喧闹,不顾景区警示破坏文物地标?因为他们不在乎自身的存在是否给世界带来了向善向美的变化

孩子眼里有美,就会点亮世界,让世界变得更美。


所以孩子们需要有高雅的情趣和精神追求,良好的仪态和生活品位。

总之,孩子的生涯规划应该秉持四个基本原则:

指向于生命的整体性成长;将时效性作为基本取向;以生涯的成熟度作为评价的基本指标;以个人特长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为基本规律。

每个学校的毕业生形象,就是学校的育人结果。


好的生涯规划,可以帮助孩子从“自然属性”向“社会属性”过渡,相当于一次哲学意义上对自己身份的确认。

而后,孩子将倘然而立于天地之间,告诉这个世界,我是谁?我要到哪里去。

选己所长,立足社会,择己所爱,获得幸福。

更多创新教育理念 国际化教育密码

请持续关注【IEIC国际创新视野】

坚守教育理想,拥抱时代变革

第五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

预约报名通道已开启!

往期荐读

01

坚守教育理想·拥抱时代变革|第五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蓄势待发!

02

10个焦虑的家长中,9个是女性,问题出在哪?如何保护“情绪脆弱”的妈妈?| 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陈默

03

极端高温引发人类“迁徙”,50年后的世界更糟糕?是时候给孩子补一堂生命教育课了!

04

未来80%的职业会被AI替代?我们的孩子应该做哪些准备? | 领科教育上海校区副校长康健

05

为什么孩子更愿意听老师的话?父母想夺回“话语权”,需做到这三点!| 平和教育集团战略运营部总监籍莉

06

中考后的孩子,更应“发展长板”or“ 弥补短板”?父母如何高质量辅助?| 协和教育总校长卢慧文